close

家庭兒童班MMH已經進入第二個主題Woodland,很多班上的小朋友從寶寶班就開始在Mama Mia上音樂課程,到家庭兒童班也學了將近五年的時間,爸爸媽媽們為什麼會一路堅持學齡前的音樂教育? 家庭兒童班又對小朋友的音樂性有甚麼樣的影響呢? Joy媽媽首先跟我們分享她的個人見解。


 


Joy媽媽本身是英國Sheffield大學音樂教育博士,目前是明新科大的幼保系副教授,她教授的課程包括打擊樂、幼兒音樂教育、幼兒律動教育,以及奧福音樂系統等等。


 


媽媽說,在學齡前,最重要的音樂教育是讓Joy培養對音樂的感受,她特別喜歡家庭兒童班以社區/生活經驗為出發點的主題性,讓Joy享受到俯拾即是的音樂樂趣。從一歲三個月開始上寶寶班以來,媽媽發現Joy最大的進步在於學習的獨立性,以及培養出自己對事物的主見,也培養出自己對音樂的喜好! Joy每天在家都會哼歌,大多是自己編曲唱出自己想說的話,更會隨著自己今天的穿著,身體產生不同的律動舞步。


 


這一點讓老師及媽媽都覺得很棒,因為Joy已經能將音樂內化,用創意和心情去掌握音樂的表現,用即興演唱的方式表達自己,這是最基本、同時卻也是最有深度的音樂表現! Joy在路上看到小鳥,她就會唱出上課時唱過的跟小鳥主題有關的歌曲。在家裡時,她會把上課的海報貼出來,自己將自己的生活環境營造成上課的主題,創造自己的音樂環境!


 


媽媽發現,四季班和家庭兒童班的音樂,甚至比寶寶、幼兒班的音樂更加重多元文化色彩。媽媽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老師教了非洲鼓、笛子、和吉他的合奏,小朋友要去分辨非洲鼓的音色,並在音樂中,把三種樂器的音質分辨出來。家庭兒童班的音樂較多活動式的音樂歌曲,音樂本身更有挑戰性,也更有程度,譬如說認識銅管樂器家族,其實對小朋友來說有一點難度,但是他們卻也都非常有興趣!


 


上完一整個系統的音樂課程,總會遇到重複出現的歌曲,媽媽覺得這對小朋友來說是必要的,而且小朋友會因此很有成就感,又因為年齡增長,各方面的技巧的純熟,對同樣歌曲的感受性和表現性都會有更深的層次展現。


 


Joy媽媽也分享說,其實小朋友的音樂教育,家長的輔導和引導才是關鍵! Joy會從幼稚園或Mama Mia的音樂課程學到各種不同的唱歌方式,或是感受到老師的音色音質的不同,媽媽會在Joy用不同方式唱歌時,去描述她唱出來的聲音,進而引導Joy唱出不同的速度、戲劇效果、或改歌詞表達自己。比較小的時候,Joy喜歡跟媽媽一起合唱一首歌,到現在Joy喜歡自己表現,更喜歡跟媽媽輪唱,有時候她們會試著分部合唱,雖然Joy常常會被拉走音,但是偶爾的成功讓她們更興奮,更有成就感!


 


媽媽對Joy的音樂教育理念,是去培養Joy對音樂的感受性和喜好,盡量減低小朋友在接觸音樂中的挫折感。但是媽媽也發現到,要培養小朋友去喜歡一種樂器,甚至是彈奏一種樂器是很難的,媽媽試過一個好方法,就是帶小朋友去聽音樂會,小朋友會有模仿的對象,想要變得跟音樂家一樣厲害,而願意去練習,雖然學習中因為挫折感會不想學,但是學會一首歌之後更會因為成就感而愛不釋手!


 


Joy & 媽媽在Mama Mia一路走來,她因為相信老師,喜歡老師唱歌和上課的穩定音質,同時也相信系統,所以一路堅持到底,也真正的看到了整個系統的連貫性和連續性,真實的呈現在Joy的音樂表現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ma Mia 台北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