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思考小孩們唱歌音準的問題,翻出這篇以前譯的文章,想想貼出來,也許可以得到一些有趣的回應。 文章的觀點似乎有違我作為音 樂 老師的責任,呵! 可我也說過,我敎音樂主要的目的並不是要學生成為音樂家。



 


 


(第一次嘗試翻譯 盡可能無誤的表達原意 歡迎大家指正)

旋律基因乃是決定音樂能力的關鍵

Melody gene ‘is the key to music ability’ By David Derbyshire  (Filed: 15/03/2001 )

一份對於雙胞胎的研究顯示,音樂能力大部分是遺傳自雙親,僅只有少部分歸功於教育環境。


這項發現可以幫助我們解釋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音樂家庭,從史特勞斯,巴哈世家,到麥可傑克森家族,可兒家族以及the Gallagher兄弟 (譯註﹔可兒家族The Corrs是來自愛爾蘭的樂團, the Gallagher兄弟是英國綠洲唱團The oasis的成員)。進行這份研究的科學家相信,基因的影響是如此的大,以致於音樂課程不太可能將一個音盲(tone deaf)的小孩變成小小莫札特。


這份發表於科學” (Science)雜誌的發現報告,來自於一組由英國及美國研究學者所組成的團隊對於568位英國雙胞胎姊妹所做的研究。大約20人中有1人是完全音盲,而4人中有1人有辨識歌曲旋律的困難。科學 家和 老師通常比較傾向於採信音樂天賦大部分是受教育環境的影響,因此對嬰幼兒播放音樂能增加使她們變得有音樂細胞(being musical)的機會。


研究學者藉著讓雙胞胎姐妹聆聽26首歌曲旋律的錄音來測驗這個假設,例如天佑我皇(God Save the Queen英國國歌)Yankee Doodle、生日快樂歌,並且指出哪裡出錯。有一半的旋律裡面有一到兩個錯的音符。


有著同樣基因的同卵雙生雙胞胎傾向於有同等級的音樂能力,如果同卵雙生雙胞胎中的其中一位直指出所有的錯誤,她的另外一位姐妹也多半能發現所有的錯誤。但是只有百分之五十相同基因的異卵雙生雙胞胎就比較不可能有相同程度的音樂天份。


從事這份研究的倫敦聖湯姆士醫院雙胞胎研究中心(Twin Research Centre at St. Thamoa’s Hospital)的院長 Dr. Tim Spector相信接近八成的旋律盲(tune deafness)應歸咎於基因,而不是環境。 他說: “這只是音樂能力的一部份,但是確是重要的一部份。如果你無法辨別音調,你將不會成為好的音樂家。


在我做這份研究之前,我會推斷音樂的接觸會比基因還重要。但研究結果證明只有兩成影響。 對於那些出生就沒有音樂基因的,音樂課程的影響是有限的,Dr. Tim Spectpr院長說。


49
歲的同卵雙胞胎,在倫敦HamptonEvelyn Brown及在Newbury , BerkshireAlma MacFarlane 兩位在這個試驗中得到相當高的分數。雖然他們只受過少數正式的音樂教育,但兩位都能唱準音並且辨別旋律。 Alma MacFarlane女士的同卵雙胞胎女兒,15歲的Lynsey Kirstyn也會吹長笛跟豎笛。


 


(原文出自於下列網址)

http://www.telegraph.co.uk/connected/main.jhtml?xml=/connected/2001/03/15/ecnmus15.x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ma Mia 台北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