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一直排斥使用黑雨傘,只是因為黑雨傘給我不好的感覺。

記的小時候,有一個下雨天,我要叔叔帶我去買東西,可是他大概不想吧,就告訴我,拿黑雨傘出去會被警察抓走,可是我們家只有黑雨傘,所以為了不被抓,我們就不能出去。 自此之後,【黑雨傘】就和【會被警察抓】畫上等號。 現在長大了當然知道那是騙小孩的,可是那種黑雨傘的負面連結就是驅趕不走了。


 


常常在班上看到家長或照顧者用恫嚇的語氣告訴小朋友, 如果不乖乖上課就會怎樣怎樣。 這樣的做法是很不恰當的。 也許這樣的方式暫時產生了效果,可是對孩子未來的長期心理發展卻有著很大的影響。


 


在心理學家艾瑞克森(Erik Erikson) 所提出的八個社會心理發展階段及發展危機中提到,出生到一歲半的孩子所要建立的是對成長環境的信任,照顧者應提供長期、固定及一致的照顧模式,來幫助嬰幼兒建立信賴感。 否則嬰幼兒就會產生對人、事 或環境不信任的發展危機。


 


從一歲半到三歲主要建立的是自主性。 這時期的孩子開始學習接觸外界的環境, 並想要嘗試自己做一些事,成人需要給予的是適當的環境,適時的幫助及鼓勵,以建立他們對自己能力的肯定,並藉由此學習獨立。 此時如果因為孩子做錯事或擾亂成人的生活秩序而加以責罵,孩子對自己的行為會因此感到不安,羞愧及懷疑的發展危機就會產生。


 


三歲到六歲的孩子要建立的是自動自發性。 這時期的孩子已開始有內疚及罪惡感的情緒產生。 他們因為成人的責罰,而產生自責及內疚的情緒。 這樣的情緒有助於規範自己的行為;可是過多的自責及內疚,則會影響孩子的自發性。 他們會因為害怕被責罵,而失去主動學習及嘗試的能力,同樣的失去了對人對事物積極的態度;並對於自己所做的行為產生罪惡感。


 


因此,在上課時,不管你的孩子年紀多小,懂不懂你說的話,知不知道你要去哪裡,千萬不要上課上到一半就一聲不響的不見了。 或者恐嚇小朋友如果不好好上課,家長就不陪著上課或者就丟下小朋友到教室外。 小朋友的焦慮會因此而產生,也就不會有安全感, 學習的狀態也不可能出現。


 


有時候,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難免出錯,或者將事情及環境搞砸搞亂。 教孩子如何解決或清理善後,往往比責罵還具有建設性。 如此不但不會抹煞了他嘗試新事務的態度,也學會了面對困難挫折的應變能力。 想一想,當你覺得你的孩子比別的孩子還畏縮,是不是你的責罵多於鼓勵? 負面的話語多於正面的?


幫助孩子建立他的信心,讓孩子知道你相信他有能力做到想要達成的事情。 讓他知道無論發生什麼事,你是愛他的,是支持他的。 要成就一件事情,一個人從內在自發出來的動力及積極態度,遠比外界所提供的資源更有幫助,這也是別人拿不走的,更是一輩子受用的。


 


今天社會上的一些問題,一些人瘋狂的行為,很多可能是小時候所種下的因,或成長過程中某個階段該建立或滿足的部分沒有完成 (就像美國前總統 柯林頓 先生也將他自己的行為歸咎到小時候眼見父親對母親的態度) 為人父母親這個工作是需要學習的,更是非常不容易的 (Ironically, 卻是不需要上課考試拿執照的) 可是也只有父母親可以給他們自己的孩子一種任何人也無法取代的愛。 多花一點時間陪孩子,以鼓勵代替責罵。 每天擁抱你的孩子,告訴他,你愛他,讓他相信自己的能力,也讓他知道你相信他的能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ma Mia 台北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